2025年11月1日,第八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將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隆重舉辦。
本屆大會以“數智賦能創新,教育啟迪成長”為主題,旨在構建全球前沿智慧、激發創新思維的平臺,現場將匯聚國內外100+位來自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專家與學者,交流創新教育成果,共享成功教育經驗,攜手探索教育領域的變革路徑,促進教育生態高質量發展。
我們榮幸宣布,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婦女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婦兒工委智庫專家楊雄將作為重磅嘉賓出席IEIC大會并發表演講。
重磅嘉賓
楊雄,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婦女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婦兒工委智庫專家,歷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等職務。
楊雄先生曾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國際奧委會等重要課題和規劃課題3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研究方向涵蓋青年社會學、社會治理與社會調查研究、社會思潮與青年文化、獨生子女與家庭教育等。
楊雄先生致力于營造有利于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積極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協同聯系。他曾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及社會與情感能力弱化等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因于家庭或學校教育,需各方協同、綜合治理。
多年來,他緊跟社會發展趨勢,輸出具有前瞻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意見,多次公開探討AI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挑戰與新路徑,引導教師、家長與學生科學應對AI對學習和心理的雙重影響,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解決方案。
他曾提出,孩子要先“AI 化”,再“去 AI 味”。一方面,掌握AI基礎知識,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另一方面,警惕過度依賴,“教育偷懶”。老師和家長需幫助孩子在選擇、比對信息上多下功夫,讓其形成自己的語言認知。
“未來學生真正競爭力,不在于和AI相比,誰更擅長數據處理,而在于人類如何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動機、身份認同、主動性和目標感。”
往屆IEIC·嘉賓金句回顧
孩子的出生并不是一張“白板”,而是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關鍵在于外界的溫度、土壤、澆灌、科學養育、精耕細作,讓這顆種子自由地發展。
兒童到7歲時,其大腦發育已經接近成人大腦70%,AI時代,每天都會生產巨大的信息量、知識量,孩子怎么接受消化?這提醒著我們,知識已無法單靠記憶式勤奮學習獲得保存,我們必須學會運用“知識外掛”。因為未來機器智能會反超人類大腦,倒逼兒童早教、學生智力開發的策略改變。
節選自第七屆IEIC大會
11月1日,楊雄先生將出席第八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思想盛宴。
第八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11月1日@中國·上海
共赴一場關于教育未來的深度對話
在數智時代,為創新蓄力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