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遠播教育集團聯合主辦,遠播教育研究院承辦,中國教育學會指導舉辦,智課教育、菠蘿在線支持舉辦的2019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開幕!
大會匯集了國內外數百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鏈接全球資源 · 創新未來教育”的全球視角探討國內創新式教育的未來發展,推動中外教育創新文化的交流、促進教育產業的深度合作。
在今天的其中一個圓桌論壇中,主持人康德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敏對眾多大咖進行了訪談,共同分享了對于中外教育的融合發展的看法。
Matt Wilkerson認為中國的孩子國外申請實習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擁有職業技能和專業能力很重要。
Dr.Peter Warsaw表示我們需要自己,需要有自信,才能做好自我管理,面臨未來的挑戰環境。
Gregory Kochanuk認為硬技能和軟技能同樣重要,要了解全球化、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
李霄鵬認為對于孩子來說較關鍵的是,在出國之前做好準備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識。
首先,他們進行了自我介紹——
Paragon One CEO,Matt Wilkerson:大家好,我是Matt Wilkerson,Paragon One的CEO,我以前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
我之前因為工作太繁忙,有一年我自己沒有辦法用電腦,那段時間我每天坐在實習生的背后給他們提供培訓。同這份工作我也發現自己可以從事一些培訓方面的工作,我就成立了Paragon One,這也是一個實習生的平臺,就是為實習生提供服務。
云谷學校高中校長,Dr.Peter Warsaw:大家好,我是加拿大哥摩士谷教育局國際處處長,我在國際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很高興來到這里。
加拿大哥摩士谷教育局國際處處長,Gregory Kochanuk:大家好,我是云谷學校高中校長,我在哈佛畢業,在那里工作了幾年,之后進入了營運行業擔任了很多年教育的構成,我也有在音樂系做一些工作。
我想試圖嘗試一下大規模的教育,我有機會在音樂學院承擔領導工作。在這之后我又獲得一個機會,建立了深圳的學校。過去的三年我都是在云谷學校。
前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一等秘書,李霄鵬:大家好,我叫李霄鵬,我一開始是作為一個教育者,但是不同于剛才的幾位,我在東南師范大學畢業,之后完成了碩士學位,在中國完成了學業。
在過去的幾年,我在中國駐英大使館工作,我主要有兩個工作,第一個工作是去開發相應教育的合作項目,包括了護理、學校、高等教育都涉及到。
另外一份工作和職責就是去照顧在英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目前有超過二十萬名這樣的學生,這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是今年三月份剛剛回國,現在工作也是在國際教育領域。
主持人 康德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敏
主持人:剛才嘉賓們都談到了他們的技能以及能力,他們有提到對于未來世界的發展,現在有一些技能或者有一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關鍵的。我想請問幾位,從您的角度來看,我們目前什么樣的能力和技能您覺得是較為核心的?尤其是對于未來的技能發展。
Matt Wilkerson
Matt Wilkerson:有些職業技能職業性和專業能力,比如守時、積極回應、有責任以及溝通的方式,這些都很重要,我已經管理了很多的實習生,并不是很多的學生都有相應的技能。
第一步就是要通過實習有一些對于真實世界實驗性的操作,這樣才能了解。在此之后我們面對非常模糊的情況,我們并不是簡單的試飛,而是不斷持續推進,較終得到答案,不用擔心和害怕。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考試技能,以及十年之后我們需要的技能,這些都是根本性的。
Gregory Kochanuk
Gregory Kochanuk:我是加拿大的教育家,從加拿大的角度來說,我們喜歡看軟技能和硬技能的區分。硬技能就是我們看到的科技創新、機器人、數學,這些硬技能是核心的。
在教育中我們也有一系列的軟技能很重要,比如我們會看在文化間的能力,無論他們在哪里生活,他們學習不同的文化能力和語言的能力以及不同情況下相處的能力都很重要。也要有靈活性、韌性,這些都并不是較必要的,但是對于任何一個好的校園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加成。
我們需要非常好的創新,我是在哥倫比亞工作,我們有一些新的課程都是關于理念,也就是如何能靈活的解決問題,如何能有創新的思考,讓我們能跳出盒子想事情。
Peter Warsaw
Peter Warsaw:首先是內在動機,另外是情感智能。我們要成為終生的學習者,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學習動力。
另外就是情感智能,其實有很多的自我知識、自我管理,這樣才能和其他人合作,同時我們也需要有一些韌性。我覺得我們需要自己,需要有自信,這樣才能做好自我管理,面臨未來的挑戰環境。 李霄鵬:如果我們只是聚焦于中國的學生,我可以分享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我在中國大使館工作的時候,平均我們會接到超過三千個案例,要求我們使領館保護。但是不幸的是三分之二都是來自于在英國的中國學生,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讓我們覺得壓力很大。
我們想強調的技能,尤其是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就是要有勇氣去自我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主持人:如果大多數其他人都是來自于本地的中國學校進行管理,有一些可能是學校的校長或者是高級管理層。他們是希望能夠幫助你們開發學生的技能或者能力,在日常的教學、課程設置中有能力開發。
您有沒有一些建議給到中國本土的教育從業者?根據您的經驗或者您的視角來給一些建議。
Peter Warsaw:有一本書叫做《驅動力2.0》,其中談到了三個情況,第一是自主性,第二是熟練掌握,第三是目的性。我們考慮到這三個不同的狀況就可以開始開發自己的內在動力。
自主性是我們給到學生一個機會選擇他們想學的課程是什么,我們將會追隨學生的興趣不斷培育。我們要問問學生想做什么,聽取他們的意見,看看他們的傾向,然后找到幫助他們的方式。
第二點是他們朝向一個他們能掌控的方向,我們覺得他們也能做到,這是值得的;第三點就是目的相關性很強,他們可以看到和他們自己的生活跟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觀如何連接起來。 Gregory Kochanuk:也就是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不管是好的選擇還是壞的選擇。我想為中國的校長提一些建議,我認為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到學生自己的選擇,讓他們自己承擔責任。
如果我們給孩子出國留學的機會,我們看一看全球的跨文化能力,如果讓學生和教師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看一看自己文化之外的情況,這是很好的,這是我對中國學生和老師的一個建議。
他們要了解全球化,要了解世界距離正在縮小,這是學習很好的方法,就是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僅讓學生有這樣的機會,而且還要讓教師有這樣的機會,促進學校和學校之間的交流。
比如找一些姐妹院校、兄弟院校等等,這樣我希望能給我們未來二十年的教育帶來一些進展,這將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Matt Wilkerson:從我的經歷來講,不管是從暑期的課后活動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講,那些課堂之外的東西讓我獲得了更多的動機。不管是規劃我自己的職業生涯還是課外活動,這能刺激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喜好和憎惡,同時能夠設定我們自己的目標。
我們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活動,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例如幫助中國的學生在美國的公司申請實習職務,在高中畢業進行實習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線上實習還是線下實習還是模擬實習都非常重要。
這方面的經歷越多越好,因為在未來他們可能不記得在課堂上學習了什么,這很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這種經歷是很難形成結構的。 主持人:我相信觀眾當中有一些也是學生的家長,從您的經歷來看,能不能給學生家長提供一些建議?尤其是那些想把孩子送到過國外念書的家長。 李霄鵬:我自己也有一個女兒,我這次回國她也跟我一起回來了,她現在還小,還在上幼兒園。
回到中國作為一個中國家長,我現在壓力更大了。因為中國家長的競爭非常強,所以壓力很大,這對于我自己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我現在也在慢慢摸索如何學習成為一個好的中國家長,我給在座的中國家長一些建議,如果他們想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的話,我覺得當一個孩子想要出國念書的話,他總要經歷一些語言考試、學術考試。
作為一個家長,我想強調的是我們應該更關注孩子的軟技能,如果你計劃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或許你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孩子來說,在真正出國之前,要做好準備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識,這是非常關鍵的。 主持人:提問Peter Warsaw,您剛才提到云谷高中現在還沒有成立,在您的規劃當中,或者在您的構想當中,云谷高中會是什么樣的?請具體描述介紹云谷高中的未來。 Peter Warsaw:云谷的宗旨是讓每個孩子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培養快樂、具有生產力的下一代,同時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
如果把孩子送到一個不合適的學校的話,這就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在中國,我們的宗旨是鼓舞學生、鼓勵學生發展興趣愛好,讓他們培養興趣愛好方面的才能,這是我們非常寬泛的概念。 主持人: Gregory,您剛才還談到了創意教育,在您的規劃當中,您有沒有一些特別針對中國的項目? Gregory Kochanuk:我覺得加拿大的教育都是的,原因就是我們不僅著重于考試。在我從事教育行業的二十多年里,當時省級的考試還不到十項,學生要參與大概十二項不同科目的考試。
現在已經縮減到了兩項考試,而且對于大學的入學沒有那么大的影響。我們需要一個衡量標準,一個衡量的工具來衡量教育系統的效率。
不是讓學生參加考試,每天花10小時在學校里學習,而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社會貢獻者,然后讓他們獲得豐富充足的成人生活,這對于某些人來說聽起來有點可怕,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主持人:您有沒有一些策略對于中國市場的開發未來幾年有沒有具體的目標分享一下? Matt Wilkerson:我們會有輔導和職業培訓的平臺,學生找到我們,他們能夠有一個實習崗位,或者是能在未來工作。我的聯合創始人和我自己都是有技術的背景,我們有一些技術能夠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能為雇主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獲得實習崗位,現在的瓶頸是并沒有相應的經驗和技能。
公司花時間要培訓管理實習生,但其實被視為做了很多非常差的投資回報,我們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公司就不用花那么多的時間管理和培訓實習生,他們可能只工作幾個月的時間,回來之后這些實習生就可以全職工作。
較終我們打開這種基于項目的體驗給到學生,在全世界會推廣。 主持人:較后的問題提問李先生,您是從中國駐英大使館回來,過去的幾年跟中英政府之間有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幫助英國的教師在數學方面進行提升,您能不能介紹這個項目的背景?
李霄鵬:這個是中國的數學教師交換計劃,其實是英國政府進行跟中方的合作,是第一個由英國政府投入的項目。
他們每年英國政府都會邀請80位左右的上海數學老師去到英國,把他們派到不同的英國學校,教授英國的學生數學,用中國的方式來教授。
原因是PISA的考試上海學生得分連續三年是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英國的學生排名就不是那么好看,具體的排名我不記得了。
這個項目非常有啟發性,也是跨文化的交流,可以啟發兩國的教育者幫助學生提高。相比于中國學生來說,英國還是比較薄弱的,中國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主持人:感謝四位嘉賓,合作是我們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享受了一場精神的盛宴,和眾多的大咖、專家和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討了中外合作如何利用教育資源共同創造更好的教育明天,感謝大家,感謝大會的主辦方,我們期待明年再見。
錯過了本次IEIC的家長們也不用擔心,專家和大咖們的干貨分享小編都將整理成文字內容推送給大家,請大家持續關注“遠播國際教育”~
此外,正在為孩子擇校的家長現在就可以報名遠播12月7日在龍之夢萬麗酒店舉辦的上海展啦!遠播為您請到了領科、耀華、上外、光華等的國際學校,近距離了解國際學校的情況。
一上午看完江浙滬70余所國際學校,找到較適合的國際學校,還在等什么?
展會時間:12月7日
展會地點:上海龍之夢萬麗酒店10樓ABC宴會廳(長寧區長寧路1018號)
報名方式:填寫下方#家長有問必答#,備注上海12月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