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新吳區教育共同體“課程開放日”活動在無錫高新區華銳海歸人才子女學校隆重舉行。新吳區教育局黨委委員,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顧萬春以及新吳區18所學校的校長及課程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新吳區教育共同體建設內容包括探索校際合作辦學,共建優秀管理團隊。采用聯合辦學、委托管理、輸出管理等合作模式,通過管理輸出、理念共享、品牌共建、課程銜接等打造區域品牌。此次“課程開放日”旨在進一步推進課程共建工作,搭建共同體內課程展示及研究平臺,促進學校課程水平的提升。
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及來賓首先在學校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無錫華銳海歸學校的校園基礎設施。在參觀過程中,來賓們對海歸學校“小而精”的校園規劃表示極大的贊賞。其中配合海歸學校中西融合特色課程的中式教室、西式教室以及數字設計工作室、多功能圖書館、舞蹈教室等特色功能性教室,全方位展現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實施海歸學校特色課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隨后的華銳海歸學校中西融合特色課程展示環節,海歸學校的兩位校長從課程設置、課程融合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外方校長Antony Geralis先生首先向大家介紹了IB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框架。IB課程體系強調“我們是誰”,“我們身處什么時空”,“我們怎樣表達自己”,“我們怎樣組織自己”以及“共享地球”這六大主題,而這些主題則與中國國家課程的內容不謀而合,在此基礎上,中方校長李蓉女士詳細的闡述了海歸學校如何將中國國家課程的內容和IB課程框架融合在一起。她同時也介紹了我校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課后延展課程,即以現代豐富的課程活動項目來詮釋中國傳統的“六藝”,進而培養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學生。這些全新的教學理念與實踐,得到了來賓的高度贊賞。
活動的尾聲,新吳區教育局黨委委員、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顧萬春對此活動做了總結。他指出:責任和使命是此次交流共建活動的關鍵詞。課程是學生們在校學習中較重要的部分,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開發健全、合理、的課程,是所有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共同的責任。而如何深化課程內容、如何拓展教學方式以及如何在課程結構上實現中西方教育優勢的真正融合則是所有教學管理人員的使命。顧萬春高度贊賞無錫華銳海歸學習“根深中華,創新國際”的辦學理念,并對新吳區教育共同體的發展提出希望:未來,隨著更多共建項目的推廣與合作,新吳區各個學校將積極探索,不斷深化課程改革,進一步提規劃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
此次活動,是我校作為教育共同體成員與區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緊密溝通,通力合作,將學校的資源與新吳區教育系統共享的積極實踐。未來,我校將在區教育局的領導下,積極探索新的合作發展模式,致力于為本區本市教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一起將教育共同體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度。